戛然而止的沪上艺术周,“暂停”不是“结束”

笔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其实已经写完了ART021十周年盛会的销售报道,但因为这场活动的突然中止迟迟未发。紧接着,西岸美术馆和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也相继发布暂停通告,宣告了上海艺术周的提前落幕。

图片
2022年ART021与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中止通知,截图自官方公众号

2022年中国内地大型艺术活动回顾

11月14日

北京当代今年第三次宣布延期

11月13日上午
西岸艺博会官方宣布暂停开放,同时西岸美术馆也发布了临时闭馆通知

11月11日深夜

ART021官方宣布艺博会中止举办

11月11日下午

ART021紧急喊停,接受流调

11月10日

ART021和西岸艺博会同日开幕,原定展出时间为10日至13日

09月23日

首届成都U3艺博会宣布延期,原定10月中下旬举办

09月16日

首届JINGPHOTO二次宣布延期

09月07日

第十届艺术深圳和宣布延期,原定9月中旬

09月07日

DnA SHENZHEN宣布暂停举办,原定9月中旬

06月30日

北京当代二次宣布延期,至秋季举办

06月30日

JINGART宣布线下取消改为线上,于6月30日至7月30日开放线上单元

06月24日

画廊周北京开幕,是今年为数不多顺利举办完的大型艺术活动

06月08日

画廊周北京官宣于6月底举行,距离开幕时间不到1个月

05月12日

首届JINGPHOTO宣布延期,原定5月下旬举办

05月09日

画廊周北京宣布延期,原定5月底举办

05月11日

JINGART官方宣布延期,原定5月下旬举办

04月30日

北京当代宣布延期至6月底举办

03月25日

艺术北京官方宣布延期至9月,原定4月底举行

戛然而止的沪上艺术周

今年国内艺博会的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峻和艰难,几乎全部延期或停办,这使得上海两大艺博会成为今年大陆地区一级市场最后的交易希望,就如ART021联合创始人周大为所言,“是对信心和人心的一种修复”。要知道今年一整年对内地画廊业的打击非常大,甚至超越了疫情刚发生的2020年,一系列封控、停展、运输成本上涨、艺博会停办让本就经营规模不大的行业雪上加霜。

图片
九届西岸艺博会现场,图片来源: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正因如此,大家尤为重视和珍惜此次上海艺术周和两家艺博会的举办。不少画廊主亲自到场站台,为观众藏家介绍作品;还有不少国外参展商为了参与此次艺博会,早早地来到上海进行隔离,就为与久违的藏家、艺术同僚见面。

疫情的三年里,防疫措施一再缩紧,核酸检报告时间从2020年要求的7日内,到2021年的48小时内,再到今年的24小时内,对外地来沪返沪人员还增加了“三天三检”的要求。不知不觉参观指南变得越来越长,谁还记得2020年前它仅仅是用于发布餐饮、服务、周边美术馆展讯等实用信息。

图片
2022年ART021与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防疫政策部分截图,截图自官方公众号

而对本届艺博会冲击最大的无疑是此次“限流”措施,以往日均几万人流的现场,今年直接砍了约四分之三——ART021日均入场上限为3000人次,而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同时最多只能容纳800人,其余观众只能在场馆外排队静候。这也是疫情以来官方首次没有发布公众售票讯息。

或许是有了心理准备,画廊对销售的期待值有所降低,在VIP首日走访中,诸多画廊表示“举办即成功”,以交流、观察的心态来参与此次博览会。从销售层面来看,多数画廊都达成了销售预期,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销售成果主要来自于预售阶段的定购,现场也有成交,但显然不比往年,尤其是去年火爆的销售场景记忆还未完全退却。一些画廊将希望放在后续几日,渴望能遇见一些新客户。
图片
图片
第九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2022,图片来源: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然而,天不遂人愿,本应为期4天的两场艺博会接连中断,其中ART021举办不足一天半。11月11日14时多,参展商和观众非常突然地被通知临时离场接受流调,之后就是焦急地等待“命运”的审判结果。23时14分,ART021官方宣布展会中止,紧接着周大为在朋友圈致歉“对不起,我们尽力了。对不起。”能感受到他深深的无力感。之后,朋友圈就被ART021中止的通告刷屏了,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阅读量已破2万。

ART021团队无疑是出色的,在得知无法改变展会必须中止的结果后,高效做出抉择,尽可能减少参与者无谓的等待时间,使他们能及时应对和调整第二日的行程。而这一晚,ART021团队又注定是难以入眠的,还需要紧急处理后续一系列问题,安抚每一位参与和关注ART021的人。令人心疼的是,如此高效的行动力或多或少是用JINGART和DnA SHENZHEN的接连停办经验换来的。
图片
图片
ART021十周年现场图,图片来源:ART021

回顾疫情发生的前后四年,无论是ART021还是西岸艺博会,举办时间的官宣,参展画廊名单的公布时间都是一延再延,相较疫情还未发生的2019年迟上一个月左右。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主办方需要解决疫情带来的无数复杂多变的难题,换言之,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常规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花费更多隐性成本,还需做好“一切努力付之东流”的准备。画廊同样也在面临艺博会不确定性的影响,打乱了正常的销售节奏,使今年参展艺博会作品的名单确定比以往更晚,自然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销售表现。

即便如此,所有艺术人仍在负重前行,艺博会于参展商、于藏家、于观众的意义已不仅仅是销售本身,还是整个市场信心的重塑。“努力再坚持一下”或许是今年大家说的最多的话,面对最终中止的结果,有苦楚、有无奈、有惋惜、有感慨,但最后还得收拾心情继续前行。
图片
图片
ART021十周年现场图,图片来源:ART021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这两场特殊的博览会,同样满是遗憾与叹息声。有的人说“只去了一部分,想着明日再逛”;有的人说“今年最期待的年度展览……腿还在,展没了”;有的人说“果然,犹豫就会败北”;有的人说“且看且珍惜”;还有的人说“匆匆离场都没有好好告别”……还有那些隔离期未满,想趁着周末逛展的朋友,最终仍未赶上今年艺博会的“末班车”。一声声的“早知道……”是对艺术热忱最大的致敬,也是对艺术工作者努力的认同,他们用不同的言语化成了“再见今年,明年再见”。
图片
图片
ART021十周年外景图,图片来源:ART021


“他们”曾经历“我们”正经历的

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反映速度之快是他国无法比拟的,尽管在所难免也有遭遇延期,临时关停,但大部分的艺术活动在精准防控,高效的执行力下有条不紊地有序推进。同时,火爆的艺术市场行情使偶有停办的展会带来的阴霾一挥而散。随着全球艺术市场的东移,中国艺术市场不仅没有受到疫情的冲击,相反愈发红火。国际蓝筹画廊的大举涌进,中国本土艺术氛围的快速建设与形成,吸引大量新买家入场,激活市场存量。
图片
图片
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启幕,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反观当时的国际艺术市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受疫情的冲击不亚于今年的中国,那时全球艺术市场正处于水深火热中。2020年,是巴塞尔艺术展50周年,却因疫情被彻底改变,原计划于3月、6月和12月在中国香港、瑞士和迈阿密举办的线下展会接连取消;弗里兹艺博会(Frieze)取消了原定于5月和10月在纽约和伦敦的展会;欧洲美术博览会(TEFAF)3月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的展览因疫情提前闭幕,纽约春季与秋季展览皆被取消。众多双年展、三年展改期,其中就包括被誉为“双年展之母”的威尼斯双年展,这是它自二战以来首次延期。全球艺术界的重要日程完全被打乱,可谓一片惨淡。
图片
图片
第33届TEFAF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现场,图片来源:TEFAF

图片
西蒙尼・雷伊(SimoneLeigh),《砖房》(BrickHouse),“梦之乳”(TheMilkofDreams)展览现场,第59届威尼斯国际美术双年展,2022。(摄影/杨天帅)

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启线上销售模式,弗里兹艺博会也紧随其后。但现场观展感受有着不可替代性,会极大地影响藏家对艺术品的观赏、判断与购买欲望,比如艺术品的色彩、尺寸、材质等细节不能被电子图片所直观表达,以及只有到现场才能亲临体验的火爆氛围——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Cattelan)的“天价香蕉”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出圈”。
图片
图片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线上展厅,图片来源:ARTOUCH

图片
由贝浩登画廊带来的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Cattelan)“喜剧演员”于2019年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售价120,000美元(辛迪奥德/盖蒂图片社摄)

2021年,部分国际艺博会恢复线下模式,但显然遭到重创。比如纽约弗里兹展会改为小型艺博会,从190家参展画廊缩减到大约60家,由于保持社交距离的需要,砍了三分之二的参展商;伦敦弗里兹艺博会也回归线下,但销售速度显然较往年慢了些,官方给出的原因是严格执行的分时段进场政策以及严格限制VIPPass的发放而影响到销售战绩。不仅如此,由于公共卫生与国际旅行政策的限制导致亚洲藏家缺席,一定程度也影响了客单流失,尽管亚洲藏家十分积极的通过FaceTime或代理艺术顾问进行咨询与购买,却无法弥补现场“冲动消费”的那部分业绩。
图片
图片
2021伦敦弗里兹艺博会现场,图片来源:Frieze

不幸之幸,今年上半年来的国际大型艺博会基本已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随着亚洲地区旅行限制的逐步放开,销售情况明显有所回暖。洛杉矶弗里兹艺博会的参展画廊从原来的70余家扩容至100多家,并且多家画廊取得了完售和较好战绩;TEFAF纽约疫情后首次回归线下,以强劲销售成绩收官;瑞士巴塞尔艺博会的规模已然与疫情前无异,销售情况也更上一层楼,不少海外大画廊取得了目前为止最好的销售成绩。同时,两年一届的威尼斯双年展和五年一届的卡塞尔文献展先后开幕,为压抑已久的海外艺术市场带来久违的艺术盛会,极大的提振了市场信心。
图片
图片
2022瑞士巴塞尔现场,豪瑟沃斯画廊,路易丝·布尔乔亚《蜘蛛》,1996年,已售,价格:4000万美元

再来看香港和台湾地区,“台北当代”和“香港巴塞尔”作为两地的艺博会代表接连于上半年顺利举行。在跨区域艺术品交易相对静止时,地域艺术消费的力量就开始凸显出来——台湾“走出去”的藏家回来了,多家参展“台北当代”的画廊实现了完售业绩,而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的参展画廊也表示与香港本土藏家有了更多更深的交流。非疫情时期,人们总向往“往高处走”,藏家追求国际大画廊、大作品,而画廊主也更希望把作品卖给机构和大藏家,因此放弃和错过了许多“不曾一瞥”的机会。
图片
图片
2022台北当代展会现场,图片来源:ARTOUCH

正如弗里兹博览会全球总监维多利亚·西达尔(VictoriaSiddall)所述,“这是一个追求创意、灵活性和合作的时代”。在防疫限制尚未全面放开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自救,挽救市场颓势是所有艺术人需要攻克的难题。


“暂停”不是“结束”

纵观历史,那些跨越世纪的国际性盛会,屡因战争按下暂停键。而新冠疫情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断了全球各大活动,冲击着人类文明。


长达124年的奥运历史中,奥运会一共停办过3次,分别是1916年原定于柏林的第六届奥运会,1940年原定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12届奥运会,以及1944年原定于英国伦敦举办的第13届奥运会。首次停办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当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起人顾拜旦曾试图平息这场战争,特意将主办城市设在德国,不过最终仍是徒劳;第二、三次的停办同样命途多舛——第12届奥运会原定日本,在受到中国等爱好和平的国家共同抵制后改为芬兰举办,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而停办;战争的乌云没有消散,紧接着的第13届奥运会也被迫取消。
图片
图片
《朝日新闻》于5月完成的一次涉及2000人的调查显示,只有14%的受访民众认为奥运会应该在2021年夏天举办,四成人赞同再次延期,43%的受访者觉得干脆应该终止。图片来源:朝日新闻

尽管奥运会因为战争停办过3次,此前却从未有过延期的情况。奥运会在设立之初就定下了四年举办一届,这一规定最终因为疫情而打破——原定于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被迫延期到2021年举行,这也是奥运会史上首次出现延期现象。

同样除了战争曾停办却因疫情而延期的盛会还有五年举办一届的世博会。国际展览局发布公告称,原定于2020年举办的迪拜世博会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推迟至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举行,但“2020迪拜世博会”的名称不会改变。
图片
图片
2020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图片来源:中国贸促会

在众多世界级的大型活动中,世界杯或许是仅存的未因疫情而被迫改期的“幸存者”。2022年国际足联卡塔尔世界杯已进入倒计时,尽管一改过去世界杯在夏季举行的惯例,首次放在冬季举办,但主要是出于当地气候考虑,并在疫情发生前就已公布举办日期,并非延期。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受各国疫情出行政策影响,人们更加渴望彼此交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此次卡塔尔世界杯的成功举行将成为世界秩序回归正常,摆脱毁灭性流行病的标志。卡塔尔政府极大的放宽了防疫政策,包括入境无需出示核酸阴性证明等一系列繁琐程序,落地不必参与新冠检测,无论来自国家疫情如何都无需隔离等。据举办方估计,本届世界杯游客数量将超过120万。
图片
图片
卡塔尔卢赛尔市的卢赛尔大道上已挂着参加世界杯的国家的旗帜,图片来源:半岛电视

今年以来,多国宣布调整出入境政策,放宽限制成为普遍趋势。近日,我国也公布了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世界各国都在为恢复经济社会秩序而努力。那些曾经因为战争、疫情停办、延办的活动也终会回归。努力,再坚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