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拍巡礼丨巴斯奎特《无题》:《战士》之后,天才艺术家另一力作现身拍场

图片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摄于1984年。© 照片:Chalkie DaviesGetty Images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毫无疑问是20世纪最受瞩目的天才艺术家之一。佳士得香港将于5月24日携巴斯奎特的《无题(独眼的男人)》[Untitled (One eyed man or xerox face)]登陆亚洲拍卖市场,这是继今年3月上拍《战士》(Warrior)并以3.2亿港币成交之后,拍行主推的巴斯奎特又一力作。这件作品创作于1982年,正值巴斯奎特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年,他在艺坛备受瞩目,创作出最富激情的巅峰作品,此次上拍的《无题》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无题(独眼的男人)》
1982年作
亚克力喷漆油画棒施乐拼贴木板
182.9×121.9 cm
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
估价:USD 18,000,000-22,000,000


近二十年巴斯奎特作品市场分析

巴斯奎特1960年出生于布鲁克林,1977年开始在曼哈顿的贫民窟创作街头艺术,1981年加入由安妮娜·诺塞(Annina Nosei)经营的画廊,事业开始腾飞,可惜的是巴斯奎特仅28岁便终止了璀璨的生命。他作为职业艺术家的一生传奇而短暂,给世界留下了众多杰作。

巴斯奎特整体艺术市场呈现出波浪状的快速发展趋势,在2000年时,其市场规模达到了千万级别,随后持续缓慢上升,在2007年、2013年、2017年达到三个成交额的高点。



从艺术家每年成交艺术品均价看,2000年单件作品均价约17万美元,而到2020年单件作品均价则达到了约140万美元——20年间,成交艺术品均价成长了8倍,甚至在2013年达到15倍。巴斯奎特作品均价也在市场波浪式的发展过程中稳健上升,可见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及学术地位正在不断被认可。



巴斯奎特拍卖成交价最高价的作品是创作于1982年的《无题》,它在2017年被日本收藏家前泽裕久(Yusaku Maezawa)以1.105亿美元的价格收入囊中,而在1984年,这幅作品的价格仅1.9万美元,在33年的时间中,成长了5800多倍。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无题》
1982年作
丙烯酸喷漆油彩木板
183.2×173 cm
纽约苏富比·2017年5月
成交价:USD 110,487,500

从巴斯奎特作品的拍卖价格区间来看,其作品价格跨度大。其中,高价拍品对巴斯奎特整体市场成交表现贡献突出。截止到2020年,超500万美元落槌的作品共有100件,虽仅占其作品成交总量的7%,却贡献了63%的总成交额;100万至500万美元区间共有108件拍品成交,占总成交量的28%——两者合计,百万美元以上成交的作品支撑了巴斯奎特91%的拍卖市场成交份额。而100万美元以下的作品以83%的成交量仅占总成交额的9%。


在作品类别上,巴斯奎特市场内的作品类型丰富。二级市场中,综合材料绘画、版画和水彩作品分别占据了34%、21%、35%的比重。巴斯奎特总成交额的89%由综合材料绘画作品贡献,剩余门类仅贡献了11%的成交额。由此可见,对于喜爱巴斯奎特作品但预算不足的藏家,市场中巴斯奎特的水彩及版画作品仍是不错的选择。


巴斯奎特的买家遍布世界各地,在美国、英国、中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地都有藏家对其作品进行收藏。其中,美国是最大的购藏市场。截至2020年,美国的成交量占全球成交总量的48%,成交额达到市场销售总额的64%,在其高价作品排名前十的作品中,其中九件成交于美国市场。英国是巴斯奎特第二大收藏市场,以20%的成交量占30%的成交总额。



巴斯奎特的成功:时代的选择

巴斯奎特在市场上接连创造奇迹,1998年他的《自画像》成为第一幅在拍卖会上达到百万级别成交额的当代艺术作品;2016年《无题(恶魔)》于佳士得纽约以5728万美元成交,创下当时巴斯奎特的全球拍卖纪录;2017年,他的另一幅《无题》以含佣金1.105亿美元的成交价,不仅再次刷新其拍卖纪录,同时成为第一位在拍卖会上突破亿元美元的当代艺术家。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无题(恶魔)》
1982年作
亚克力油彩画布
238.8×500.4 cm
佳士得纽约·2016年5月
成交价:USD 57,285,000

巴斯奎特的成名实际上是时代的选择。无论是时代背景下对主流艺术形式的反抗、强烈的个人面貌亦或是与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交往,一切的发生似乎是偶然但却也是必然。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艺术圈,极简艺术是主流,作为现代艺术中简化艺术的巅峰,其创作理念在于弱化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表达,朝单纯的、逻辑的方向发展,如约瑟夫·亚伯斯(Josef Albers)的作品《向方形致敬:室内光线》(Homage to the square:light inside)。巴斯奎特的画面在视觉上表现出强烈的原始冲击和深刻的自我意识表达,相比于当时主导艺坛的极简主义风格来说,他的作品对主流艺术和精英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令人耳目一新。

约瑟夫·亚伯斯《向方形致敬:室内光线》
1967年作
油彩纤维板
101.6×101.6 cm
纽约苏富比·2018年5月
成交价:USD 2,055,000

巴斯奎特艺术面貌是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下的结果,他的画面中既有来自马蒂斯(Henri Matisse)、毕加索(Pablo Picasso)等艺术大师的痕迹,又传达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前卫文化的精神。从17岁起,他便在曼哈顿贫民窟的墙上进行涂鸦,留下独特的“SAMO”的标记。青年的巴斯奎特频繁出入于曼哈顿的各种“地下艺术”俱乐部,那里时常聚集着一些先锋音乐人、歌手和街头艺术家,流行的艺术形式如街舞、爵士、街头艺术都深深的影响着巴斯奎特;在波普艺术流行的时代背景下,他借鉴安迪·沃霍尔印刷和图像复制的表现手法;在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影响下,大胆尝试拼贴艺术语言。在他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摇滚音乐、非洲的伏都教图腾等多种元素的融合,他的艺术粗糙而富有生态,激进又充满都市感。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ANTAR》
1985年作
亚克力油画棒布面
200×280cm
纽约苏富比·2107年5月
成交价:USD 3,552,500

年轻的巴斯奎特对融入上流艺术圈有着深深的渴望。在未成名时,他有意识的在商人经常出现的街道上绘画独属于他的特殊符号,以此来吸引主流艺术圈和当代艺术经纪人的眼球。于是他在1980年结识了著名的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并首次参加时代广场的艺术群展;1981年《艺术论坛》将他的涂鸦艺术推上国际舞台;1983年参加了在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行的双年展。从此奠定了这位23岁艺术家无可比拟的知名度。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与安迪·沃霍尔在纽约Area夜店,1984年。照片:© Ben Buchanan / Bridgeman Images

在艺术家创作的早期,巴斯奎特用“皇室、英雄主义与街头”三个词语来概述他的作品,巴斯奎特的作品完全是其内心世界的表露,他将街头墙壁作为画布,借用皇冠的意象表达他的英雄主义。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正兴起了黑人运动的浪潮,不满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巴斯奎特的画作经常以知名黑人运动员、拳击手、音乐家等作为主角,他们即便达到各自领域的巅峰,却常常无法获得与之匹配的声名,无法获得与白人相同的认可,于是在画面中,巴斯奎特将皇冠加冕于这些形象,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世界王冠》
1981年作
亚克力油画棒喷漆布面
121.9×142.2cm
纽约苏富比·2015年5月
成交价:USD 11,450,000

巴斯奎特的作品的藏家名单中有不少乐坛和影坛巨星,如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Jay-Z等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路易威登基金会(Fondation Louis Vuitton)、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等众多艺术机构也纷纷展览、收藏巴斯奎特的作品。巴斯奎特注定是二十世纪一颗闪耀的明星。

展览“巴斯奎特的《迈克尔•斯图尔特之死》:不为人知的故事” 图片来源:古根海姆博物馆官网

巴斯奎特作为极少数才华被广为认可的黑人艺术家,他的出现给美国艺术圈内外带来激烈的震荡。但即便巴斯奎特拥有了财富和名气,有着黑人身份的他在生活中仍然被不平等对待,被警察盘问、被出租车司机拒绝搭载,他用画笔所表达的呼吁和反抗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改变黑人群体的困境。曾执导纪录片《让·米歇尔·巴斯奎特:璀璨之子》的塔姆拉·戴维斯(Tamra Davis)说:“他以为自己最终会获得认可,但最后一切都烟消云散。”

直到今天,种族问题依然存在,巴斯奎特的作品仍有巨大的社会文化意义:不仅是艺术家返璞归真、孩子气的表达,更是作品中所蕴含的跨文化理念、种族平等的思考以及对政治和当代文化的指向性。作品在保留神秘性和原创性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政治和文化等的多重价值和意义。


1982年:创作生涯的转折点

这幅《无题(独眼的男人)》创作于1982年。对巴斯奎特来说,这一年既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其艺术生涯正式起步的一年。他签约了商业画廊,从街头涂鸦开始转向较为严肃的艺术创作。巴斯奎特在1981-1982年间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人物形象作品,同系列的作品还有《战士》、《讽刺的黑人警察(Irony of Negro Policeman)》、《拉哈拉(La hara)》。在其高价作品排行TOP10中,有六幅来自1982年,其中最高价的三件作品均创作于这一年,可见市场对其1982年作品的认可。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 《战士》
1982年作
丙烯酸油画棒喷漆木板
183×122 cm
佳士得香港·2021年3月
成交价:USD 41,857,351

画面中,红色全身人物头顶光环,独眼的形象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他挥舞双手,置身于蓝、黄、黑色碰撞交织的空间中,与真人等大的人物形象给人强烈的震撼。

画面中的人物并不是常见的黑人形象,更像来自非洲的原始部落形象。巴斯奎特作品中的原始感或许就是来自于非洲图腾文化的影响,而他本人也曾说:“我在纽约环境中耳濡目染。我从没去过非洲,但我有文化记忆。我不需要去寻找它,它存在着。就在那儿,在非洲。”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灵活》
1984年作
亚克力油画棒油彩木板
153.2×115.8 cm
菲利普斯·2018年5月
成交价:USD 45,315,000

艺术家采用亚克力、喷漆、油画棒等众多媒介进行创作,不同的材料给他的画面带来丰富的质感和层次。在巴斯奎特的绘画中,使用手绘小稿进行拼贴是其艺术语言表达的一大特征,而《无题(独眼的男人)》正是一件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作品:画面中,艺术家第一次使用施乐拼贴画作为绘画的组成部分。在他早期的作品中,这种形式很少出现,在此之后,他用类似的施乐拼贴创作出无数新的作品。这种创作手法逐渐形成了巴斯奎特绘画的主要标志之一,构建了他独特的美学体系。

《无题(独眼的男人)》曾两次上拍,1987年拍出价格为2.1万美元,而在2017年再度上拍时,价格已然翻了610倍,达1281万美元。尽管重复上拍的价格给了我们巨大的惊喜,但市场高速增长时期已过,艺术市场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因此,官方给出了一个相对保守的估价——1800万-2200万美元之间。然而,就在今年3月,巴斯奎特的《战士》以3.2亿港币的高价在香港市场拍出,这无疑为《无题(独眼的男人)》上拍增加了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