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康定斯基大展来袭,已为您准备好展前指南

图片


2021年,正值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诞辰155周年。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倾力筹划,推出五年展陈合作项目的第三个特展“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全面呈现这位二十世纪艺术大师里程碑式的创作生涯。作为2021中法文化之春的重头戏,本次展览不仅是康定斯基于中国的首次大展,亦是迄今为止在亚洲境内最具规模的回顾展。展览汇集蓬皮杜中心的重磅馆藏,包括从艺术家遗孀妮娜·康定斯基对蓬皮杜中心的慷慨捐助与遗赠中臻选出的数百份画作、手稿、版画作品,诸多大师级作品将首次亮相。


展期:2021.5.1-2021.9.5
地点:西岸美术馆



康定斯基生平及重要事件

1866年,康定斯基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庭的背景为其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1893年,康定斯基获得了博士学位,开始在大学教授法律,然而仅仅执教了三年,康定斯基便毅然辞掉了大学讲师的职位,为学习绘画来到了慕尼黑,并沉浸于这个城市的新艺术运动气氛中。1900年他从慕尼黑美术学院毕业,正式成为一名职业画家。


康定斯基,图片来源:谷歌


1901年,康定斯基与一些艺术家一同成立了Phalanx艺术家协会。次年,该协会开办了一所绘画学校,康定斯基在那里教授绘画,在此期间,他认识了第一任妻子,也是他的学生——加布里埃尔·穆特(Gabriele Munter)。两人陷入爱河,周游了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国。1908年,康定斯基再次回到慕尼黑,并定居于此。这次旅行让康定斯基的画风有了重大转变——画面中高饱和色彩受到野兽派的影响,同时,风景画中景象也被简化成基础形状,是康定斯基走向抽象之路承上启下的重要篇章。


瓦西里·康定斯基,《歌》,1906年,光面纸板蛋彩,49 x 66厘米,1981年由妮娜·康定斯基女士遗赠,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瓦西里·康定斯基,《即兴III》,1909年,1976年由尼娜·康定斯基女士捐赠,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1909年,康定斯基加入了德国表现派社团“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并担任首届主席。次年,康定斯基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关于抽象艺术的重要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并创作了个人第一件抽象作品《无题》,但这一创作年份还有待商榷。专家认为康定斯基可能为这件水彩作品标注了比实际更早的创作时间,以便证明是他最早创作出抽象派作品。此作品的真实创作时间很可能是1913年,是同年创作的作品《构图7号》的习作。


瓦西里·康定斯基《无题》,1910年,第一件水彩作品,图片来源:蓬皮杜中心

瓦西里·康定斯基《无题》,1913年,图片来源: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1911年,康定斯基退出“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与弗兰茨·马尔克(Franz Marc)组建了“青骑士派”,并出版了《青骑士年鉴》。这本年鉴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和理论,其纲领集中地表现在康定斯基的艺术实践中。1912年,青骑士举办首次群展,移师至柏林时是在赫尔沃兹·瓦尔登画廊举办展览,尽管外界并不理解这种艺术,但赫尔沃兹·瓦尔登(Herwarth Walden)却十分欣赏,还为康定斯基举办首个个展。赫尔沃兹·瓦尔登的赏识对康定斯基的市场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914年,一战爆发,身为俄国人,康定斯基被迫回到莫斯科。1917年,康定斯基娶了第二任妻子妮娜·康定斯基(Nina Kandinsky),原名妮娜·安德烈耶夫斯卡娅(Nina Andreevskaya)——日后康定斯基全部遗产的继承人。

瓦西里·康定斯基,《有红迹的画》,1914年2月25日,布面油画,130 x 130厘米,1976年由妮娜·康定斯基女士捐赠,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瓦西里·康定斯基,《灰色之中》,1919年,布面油画,129 x 176厘米,1981年由尼娜·康定斯基女士遗赠,蓬皮杜中心,巴黎,公有领域,照片©蓬皮杜中心,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1921年初,康定斯基的理论探索受到了来自构成主义阵营中“生产艺术者”们的抵触,他们结成的新的创作社团“生产者联盟”于1921年11月24日签署宣言,正式拒绝“抽象创作”。在这种情况下,康定斯基不得不又回到了德国,于1922年加入了包豪斯学院任教。

在包豪斯学院期间,康定斯基在继续以自由抽象的手法作画的同时,开始在绘画创作中,运用点、线、面创作规则形状、直线或几何曲线。受当时几何抽象和构成主义的强烈影响,在康定斯基的绘画作品中,自由形式变成了规则、僵硬的线条。尽管如此,绘画依然保持着剧烈的节奏感,保持非客观物体的形式。强烈的节奏不再体现在情绪化的笔触与线条中,而是对形式的体现。康定斯基这段时期的作品与之前的相比,明显具有一种理性的成分。

康定斯基1922年为柏林”无评委艺术展“设计的虚拟门庭重建,1977年由让·维达尔在妮娜·康定斯基1976年捐赠的水粉设计稿基础上的重现,蓬皮杜中心,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康定斯基与包豪斯学院的关系到1933年便终止了。在包豪斯学院的十几年里,他试图将抒情的抽象与几何的抽象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创作视觉。至此,康定斯基的创作迈上了又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对抽象艺术的认识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瓦西里·康定斯基《白色之上II》,1923年,布面油画,105 × 98厘米,1976年由尼娜·康定斯基女士捐赠,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


1933年,康定斯基迁居巴黎。这一期间他出版了许多为抽象艺术辩护的理论文稿。同时,其艺术风格也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出天真浪漫的一面,他坚信只要艺术精神存在,形式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


瓦西里·康定斯基《作曲IX》,1936年,布面油画,113.5 x 195厘米,1939年由国家购藏,署名,1939年,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1944年,康定斯基因心血管疾病离世。在巴黎的十年多里,康定斯基创作了144幅油画,以及约250幅水彩及水粉画作。



康定斯基逝世后的作品分布

在康定斯基游牧般的一生中,每次搬家都很难将画作全部带走,因此作品分散于全球各地。


1914年前的作品大部分都留给了第一任妻子加布里埃尔·穆特,还有七十多件作品存赫尔沃兹·瓦尔登那里。然而赫尔沃兹·瓦尔登违背了康定斯基的意愿,一直在战争期间售卖这些作品。


第一任妻子加布里埃尔·穆特,图片来源:谷歌


由于时局艰难,康定斯基还有一部分作品被放置在当时苏联的新博物馆,直到1984年才被发现。由于康定斯基搬迁至柏林是艰难且迫不得已的,因此现在集中收藏康定斯基纸质作品(绘画、水彩画、手稿和照片)的地方有两处:慕尼黑的加布里埃尔·穆特和约翰内斯·埃希纳·史蒂芬处,以及巴黎的康定斯基藏馆。


康定斯基藏馆成立于其辞世30 多年后,收藏了来自康定斯基最后一个工作室的许多作品。康定斯基在1939年10月25日所立的遗嘱中,将他的妻子妮娜指定为他的全部遗产继承人。1966 年,妮娜向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捐赠了作品,1976 年又向蓬皮杜中心捐赠了15件作品。


瓦西里·康定斯基和妮娜·康定斯基在德绍的公寓餐厅,图片来源:谷歌文化

妮娜去世后,将康定斯基所有作品,包括油画、水彩等,以及相关文件全部捐赠给了蓬皮杜中心。因此,蓬皮杜中心的康定斯基馆目前是法国唯一一个保存了可贯穿康定斯基一生的作品的档案馆。这些藏品体现了康定斯基的生活和事业的缩影,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其生活和事业作出新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康定斯基一生从未去过美国,并且拒绝移民美国,但美国却是他作品的主要市场之一,索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是其作品的最大藏家之一。这中间多亏了两位使者的推动——凯瑟琳·索菲·德雷尔(Katherine Sofie Dreier)和希拉·蕾贝(Hilla Rebay),前者对康定斯基在美国市场的传播和推广有着重要作用,后者则是古根海姆的艺术顾问,并与赫尔沃兹·瓦尔登的画廊关系密切,将许多康定斯基作品带到美国。


左起:艾琳·罗斯柴尔德·古根海姆、瓦西里·康定斯基、希拉·蕾贝和所罗门·古根海姆


以上一系列因素造就了如今康定斯基作品的市场格局——德国是康定斯基作品成交量最多的国家,美国次之。



康定斯基作品的市场表现

康定斯基为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推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作品市场价格坚挺,屡屡创下拍卖佳绩。

2012年11月,纽约佳士得拍出一件康定斯基创作于1909年的作品《8号即兴曲的研究》(Study for Improvisation 8),以2304.25万美元成交,刷新了当时艺术家的个人拍卖纪录。


瓦西里·康定斯基《8号即兴曲的研究》,图片来源:佳士得


2016年,康定斯基另一幅创作于1935年的大尺幅作品《刚与柔》(Rigide et courbé)再次在纽约佳士得上拍,以2332万美元成交。康定斯基巴黎时期作品销售不佳,流入市场不多,因而这幅作品被认为是康定斯基流转在市场中最重要的巴黎时期的油画作品之一。


瓦西里·康定斯基《刚与柔》,图片来源:佳士得

康定斯基最辉煌的拍卖时刻是在2017年。在伦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上,康定斯基一夜间接连刷新个人拍卖纪录。先是其创作于1909年的作品《穆尔瑙─风景与绿屋》(Murnau - landscape with green house)以2097万英镑成交(约2685万美元),打破2016年时创下的拍卖纪录。随后上拍的创作于1913年的《白线构图》(Painting with white lines)以3301万英镑(约4226万美元)由伦敦博蒙特·内森顾问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雨果·内森(Hugo Nathan)竞得,又一次刷新纪录。短短时间里,康定斯基的最高成交纪录提升超过1500万美元。


瓦西里·康定斯基《穆尔瑙─风景与绿屋》,图片来源:苏富比

瓦西里·康定斯基《穆白线构图》,图片来源:苏富比


2018年,康定斯基创作于1910年的又一重要力作《桃花心木上的即兴创作》(Improvisation on mahogany)现身纽约苏富比,以2423万美元拍出,价格仅次于2017年拍出的两件作品。


瓦西里·康定斯基《桃花心木上的即兴创作》,图片来源:苏富比


从康定斯基的高价作品来看,成交价前五的作品,4件创作时间为1914年前——与第一任妻子加布里埃尔·穆特在一起时的创作,这一时期有不少康定斯基的作品流入市场,其中也包括艺术家早期的重要作品。而康定斯基与第二任妻子妮娜时期的作品则大多被捐为馆藏,进入公共领域,仅一些小作曾被出售。


在两家国际顶尖拍行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推动下,美国和英国成为康定斯基作品成交额贡献的重要市场。随着此次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艺术中心联手推出康定斯基于亚洲的重要特展,相信康定斯基的影响也将在亚洲范围进一步发酵、扩大。

当前中国藏家已展现出的对西方艺术的浓厚兴趣。而2017年和2018年的赵无极市场热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国人对抽象艺术的接受和喜爱。这让康定斯基的作品是否会来中国市场拍卖变得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