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卡塞尔:重塑文明冲突下的友谊、合作与分享

五年一度的卡塞尔文献展被视为全球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之一。这座平日里宁静的德国小镇在文献展期间将接受数十万的游客前来参观,成为国际艺术界的焦点。自6月18日第15届卡塞尔文献展开幕以来,“反犹太主义”壁画所引发的风波占据了各大国际艺术媒体的头条,不过目前有争议的作品已被移除。展览、放映和大量的实践、研讨继续进行。


图片
艺术小组ruangrupa成员合影,拍摄:Nicolas Wefers,图片来自卡塞尔文献展

今年的文献展由印尼艺术小组ruangrupa策划,这也是这场全球瞩目的艺术盛会在其将近70年的历史上,首次由亚裔策展。参展艺术家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以印尼语词汇“Lumbung”(谷仓)为主题展开工作。在印度尼西亚的村庄里,人们把余粮存进谷仓,需要食物的人可以根据规则参与分配、取用粮食。因此在当地它也是集体行动、资源分享和相互照应的象征。

图片
ruangrupa诠释Lumbung概念,图片来自ruangrupa

“谷仓思维”在艺术实践中被广泛运用。在战争、种族冲突和仇视亚裔问题泛滥的当下,“Lumbung”所包孕的价值观念意义凸显。从广州老城里的菠萝核,到阿姆斯特丹教堂区的蹦床屋;从展览现场的日托中心,到支持平民窟儿童成长的社区计划;从阿尔及利亚妇女斗争档案的建立,到艺术与农业生产的合作创新……我们从约70个艺术家/小组所呈现的大量项目中选择了颇具代表性的一部分,与读者一同云游卡塞尔,重塑文明冲突下的友谊、合作与分享。

BOLOHO
菠萝核
人们吃菠萝蜜的时候常常把核扔掉。
他们并不知道核不仅可以食用,
而且有特殊功效。

图片
广州菠萝核空间一日,木刻彩色印刷,2021 年,图片来自BOLOHO

“BOLOHO”是“菠萝核”的粤语拼音。2019年在广州市中心的一个老住宅区里,女性创意人BUBU和CAT创立了名为“菠萝核”的空间。生活在当代职场现实和传统家庭文化中的她们,不断反思个人与家庭和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于是创立了这个空间,希望通过互动实践,将周遭志同道合的人、组织和社区联系起来。

菠萝核成员之间以友谊为系,主张平等、自律、互助;拒绝以权力、机会主义和惩罚为要义的等级关系;主张共同面对主流经济模式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年长的成员常用家常菜来招待“孩子们”,陪伴着菠萝核的每一个母亲、父亲、朋友和孩子。

图片
菠萝核项目现场,第15届卡塞尔文献展,2022,图片来自art-it.asia

文献展期间,他们把工厂食堂改造成粤式茶餐厅,上演了自制情景喜剧“BOLOHOPE”。受传统家庭价值观约束的成员们,其实自己也是在夹杂着忧伤的、家庭情景喜剧式的童年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屏风上认真而幽默地画下自己的愿景和焦虑。如《Bolohope之梦》(2022)描绘了菠萝蜜内部的微观世界。光束带着诸如“漂亮”、“不可以”之类的词汇放射出来,描绘出群体的狂喜,也表达出参与大型展览时的矛盾心理。不过,没什么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BOLOHO还与其他参展团体合作设计了一份菜单,里面柬埔寨菜、印度菜、川菜,应有尽有。

图片

Trampoline House
蹦床屋
粉笔画的城墙可以被抹去,
如同对歧视的消解。

图片
蹦床屋9周年时装秀,哥本哈根,2019 年,拍摄:Lars Vibild,图片来源:蹦床屋

丹麦组织“蹦床屋”由一批艺术家、策展人、难民权利倡导者和寻求庇护者组成。自2010年成立以来,逃离战争和贫困的人们在这里找寻新的家园和归属感。蹦床屋提供法律咨询、语言课程、工作咨询、妇女儿童活动、研讨会、辩论活动、艺术展览等。每周举办一次例会,成员在会上分享新闻并讨论难民相关的问题。

由于缺乏资金, 2020年底蹦床屋曾被迫关闭。2022年1月,蹦床屋缩减规模后重新开放,命名“周末蹦床屋”(Weekend Trampoline House)。空间位于哥本哈根的一所教区建筑里,由志愿者运营,继续努力为制定更人道的难民政策创造可能性。

图片
蹦床屋成员筹备第15届文献展的照片、作品手稿等,图片来源:蹦床屋

蹦床屋在第15届文献展呈现的项目“卡塞尔城堡”(Castle in Kassel),是对领土权力和所有权行使的物理表现和隐喻。物理层面,这座城堡是一个由粉笔在地板上标记出的区域。圈子里有表演、辩论和艺术节目放映,这些节目反映了丹麦的政治庇护制度,以及对难民和移民的态度。一所剧院工作坊的成员,与寻求庇护者、被拒绝庇护的人、青年难民共同书写和演绎丹麦庇护制度下的生活……这座城堡不仅是特定地点。它的“城墙”可以被抹去,如同对歧视的消解。

蹦床屋成员、苏丹艺术家哈立德·拜赫(Khalid Albaih)还制作了隐藏的声音装置《墙耳》(The Walls Have Ears),放置在德意志团结广场的地下通道,讲述发生在丹麦的寻求庇护者的故事。

CaoMinghao & Chen Jianjun
曹明浩&陈建军
从“昆山在造”到“水系计划”;
从艺术介入到合作生产。

图片
曹明浩和陈建军,水系计划,汶川,2019,拍摄:曹明浩和陈建军

曹明浩和陈建军的实践突出艺术家与合作伙伴在生态和社会文化领域的“交易”,致力于建立现实与万物之间的对话,关注水生态与当前人类社会之间的依存与纠葛。他们创新公共实践的方法,研究特定地区的传统技术,建造“水系避难所”,通过可持续的艺术创作,对多元的视觉叙事展开实践。

2010年,曹明浩与陈建军共同发起了围绕中国农村社会历史与现实的乡村研究与艺术介入项目“昆山在造”。而后又与环保组织和地方团体合作,开发教学和社区建设计划。2015年在四川启动艺术项目“水系计划”,基于当地水系的历史与现实,开展研究、对话与合作。

图片
Cao Minghao & Chen Jianjun: Water System Refuge #3. 2022. © Foto: Haupt & Binder, Universes in Universe

他们在文献展上搭了一个黑色帐篷,由牦牛毛和混合织物编织而成,安在橘园外的公园里。这个互动项目将牧民、卡塞尔的多元化社区、科学家、地质学家、人类学家、艺术家、策展人和游客汇聚一堂。从大西洋沿岸到青藏高原东部的游牧群体把帐篷作为房屋。帐篷不仅帮助人们躲避烈日、严寒和风沙,也是“管理办公室”和“宗教殿堂”。尽管黑色帐篷将在展览后被降解,但其中的牦牛毛余热未尽。这对艺术家已与草原生态种植农民合作社达成生产牦牛毛拖鞋的合作。

WajukuuArtProject
瓦祖库艺术计划
它证明人们拥有将痛苦
转化为美好的韧劲和能力。

图片
瓦祖库艺术计划,贫民窟艺术节,2018,拍摄:Shabu Mwangi

瓦祖库艺术计划是来自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一个社区组织,2004年创立于穆库鲁(Mukuru)贫民窟。它的目标是给穆库鲁的儿童提供茁壮成长的环境,并通过生产和销售优质的艺术作品创造就业机会。

穆库鲁贫民窟坐落在工业区下方的山腹。工厂不但没有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还长期污染着这里的土地。来自平民窟的年轻人大都去附近的一个垃圾场卖废品谋生。很多人最终走向了犯罪和贩毒。暴力、性侵,夺走了许多年轻人的生命。瓦祖库艺术计划就诞生于此,它证明人们拥有将痛苦转化为美好的韧劲和能力。

艺术是瓦祖库的支柱。它不仅是一种实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这里艺术课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应对生活中的逆境,使他们在面对不公时有发声的勇气和能力。他们还开设了穆库鲁的第一家社区图书馆,为人们提供安全的学习空间。放映的纪录片和墙上的壁画涉及各种主题,包括预防犯罪、文化习俗、性别平等、青少年怀孕等等。瓦祖库为社区创造的平台,使人们可以充分介入生活中遭遇的各种问题。

图片
Wajukuu Art Project: Killing Fear of the Unknown (detail)© Foto: Haupt & Binder, Universes in Universe

瓦祖库在文献展呈现的建筑装置项目名为“消除对未知的恐惧”(Killing Fear of the Unknown),其灵感来自马赛曼雅塔(东非马赛人的传统住宅)和贫民窟美学,还展示了瓦祖库艺术家的多媒体、雕塑等作品。文献展结束后,瓦祖库将获得一个永久的项目空间,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计划成员将获得财务预算,参与研讨会分享等等。瓦祖库将重点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造。


Graziela Kunsch
格拉齐拉·昆施
当观众成为创作者之一。
当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一同学习。

图片
格拉齐拉·昆施,《学校》,Acervo Videobrasil,2016,图片来源:艺术家和 Acervo Videobrasil

昆施是一名艺术家、教育家和母亲。她的艺术实践主张高度的开放性,她非常欢迎其他人加入自己的项目,成为共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观众。她以此来丰富艺术项目所包孕的观点和实践。2001年至2003年,她将自己的家作为“公共住宅”开放,举办驻留项目、展览、研讨会,变成餐厅,甚至图书馆。

昆施在第15届文献展上开了一家“日托中心”,她的灵感来自20世纪匈牙利儿科医生艾米·皮克勒(Emmi Pikler)的教育方法。这间“日托中心”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5点对0到3岁的婴幼儿免费开放。在这里,成年人不仅仅是孩子的教育者,还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学习。

没有孩子的游客也可以逛逛阅读室和放映室,墙上是玛丽安·雷斯曼 (Marian Reismann) 拍摄的照片,记录了过去几十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家托儿所里,孩子们如何游戏,婴儿和照顾他们的人之间如何相处等等。还有专门为婴儿自主成长、玩耍而设计的家具和生活环境,均采用开放材料,用途不设限。

INLAND
内陆
一个广播电台、一所研究院,
既制作节目,也制作奶酪。

图片
内陆,2019,照片:内陆

2009年费尔南多·加西亚·多里(Fernando García Dory)创立了“内陆”,这是一个为农业、社会和文化工作者提供合作机会的平台。从2010 年到2013年,平台以西班牙为首个案例,在全国22个村庄进行艺术创作、展览和会议。后来经过反思和评估,又成立了艺术和生态研究小组,并推出了一系列出版物。

如今内陆作为一个团体组织,重点关注以农田为基础的合作、经济模式,以及实践社区,并把它们作为当代艺术与文化形式的基底。平台拥有一个广播电台、一所研究院,不仅制作节目,也制作奶酪。它还是欧盟委员会“艺术推动农村发展相关政策”的顾问。

图片
INLAND, detail of the installation© Foto: Haupt & Binder, Universes in Universe

在第15届文献展上,内陆与合作伙伴共同展示了农业经济的潜力。他们以一组装置展示了内陆当前关注和开发的领域,包括居住、景观的延展、经济与合作,以及综合知识和学习。限量的“奶酪币”(cheesecoin)——既是一种艺术载体,也是一种“货币”,可以在当地的生产商之间流通,也可以在奥托内姆花园的奶制品馆使用。这种“货币”也跟内陆推出的生态社会与艺术影响债券 (ESAIB) 挂钩。

Archives des luttes des femmes en Algérie
阿尔及利亚妇女斗争档案
明天的她们又将如何回忆今天的我们呢?

图片
阿尔及利亚妇女权利和女权主义团体、组织文件的集合,文件可追溯至1990年代,阿尔及尔,2020年,拍摄:Hichem Merouche,图片来源:阿尔及利亚妇女斗争档案

2019年,阿尔及利亚经历了大规模的民众起义“希拉克运动”(Hirak),数百万人走上街头抗议,这场运动持续了一年多。阿尔及利亚妇女斗争档案正是在这种新的集体政治想象的背景下创立的。这是一个权限开放的数字档案,关注自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以来的女权团体和组织。

在第15届卡塞尔文献展上,这个项目在弗里德里西亚博物馆展出,通过从档案中精选的文件去重建女性运动的历史。观众可以翻阅政治传单、海报、照片等复制品以及观看影片,来认识这段历史。展览还呈现了三名参与阿尔及利亚解放运动的女性活动家的采访。

图片
阿尔及利亚妇女斗争档案,第15届卡塞尔展览现场,图片来源:阿尔及利亚妇女斗争档案

这些女性在过去几十年里留下的痕迹鲜为人知。在卡塞尔举办展览,除了让她们的痕迹被更多人看见和记住以外,也旨在重新思考该项目的初衷。展览还关注档案项目所需的“手势”工作,围绕档案本身提出重要问题:面对如此脆弱的文件,身体应如何行动?对这些叙事的挖掘终将产生什么结果?

Arts Collaboratory
艺术合作实验室
不如跨越bangas,一起来TAM TAM。

图片
艺术合作实验室,AC生态系统,墨西哥Cráter Invertido绘制

艺术合作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由来自亚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等地的25个志同道合的艺术文化组织共同组成,关注集体治理,推动艺术和策展实践以促进社会变革,基于成员各自的背景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艺术合作实验室通过集会、工作小组和合作项目开展自治。他们称集会为“bangas”,这个词来自卢干达语,意思是“时间和空间”。组织将社区、策展人、活动家和艺术家团体等不同语言、兴趣和文化背景的人和组织联系起来。他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核心之一,是寻找摒弃资本和生产力驱动的工作方法。从驻留、交换、策展、调研到社区行动和联合出版物,这些艺术项目都体现着“集体原则”。这种工作方法使他们的创作得以创新,跨越地理、政治和语言的鸿沟,挖掘激进的想象力。

他们在文献展上开办了一所“AC学校”,本着开放交流的理念,汇聚多元的“时间和空间”,设立了广播电台、新闻编辑室、阅读会客厅、出版物展示馆等,分享组织和成员的实践经验。艺术合作实验室的内容交流工具被称为“TAM-TAM”,它混合了时事通讯和杂志的特点, 实验室将它整理为“tamtam文献”(documentamtam),可以通过AC的官网访问,目前已出版3期。


更多现场图片

图片
Documenta fifteen, ruruHaus, 2020, Photo: Nicolas Wefers

图片
Dan Perjovschi,Anti War Drawings, 2022, 3 banners, Photo: Nicolas Wefers

图片
Baan Noorg Collaborative Arts and Culture,The Rituals of Things, 2022.Skate ramp, dimensions variable. Photo by Nicolas Wefers.

图片
Agus Nur Amal (PM Toh),Tritangtu, 2022. Propsfor series of storytelling workshop sessions with schoolchildren, dimensions variable. Image courtesy of Documenta 15, Kassel. Photo by Nils Klinger.

图片
Jatiwangi art Factory,Terracotta Embassy, 2021–ongoing. Mixed media, dimensions variable. Image courtesy of Documenta 15, Kassel. Photo by Frank Sperling.

图片
El Warcha,Clever ways of stacking chairs, 2022. Mixed media, dimensions variable. Image courtesy of Documenta 15, Kassel. Photo by Frank Sperling.

图片
The Nest Collective,Return To Sender,2022. Provisional structure composed of usedgarments fashioned into bales, dimensions variable. Image courtesy of Documenta 15, Kassel. Photo by Nils Klinger.

图片
View of Asia Art Archive and The Black Archives’worksat the Fridericianum, Documenta 15, 2022. Image courtesy of Documenta 15. Photo by Frank Sperling.

图片
K.G. Subramanyan,Buffalo; Rhino; Goat; Tiger; Lion; Buffalo, ca. 1960-1980. Toys designed for the Fine Arts Fair, dimensions variable. As presented by Asia Art Archive at Documenta 15, Kassel.Photo byFrank Sper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