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他们带来了哪些亮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Arts & Collections Co.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展上,参与其中的79位/组艺术家分别在军械库和绿园两个主展区进行展出,主题展的艺术家共涉及38个国家,有6名中国艺术家参与主题展,所占比重仅次于美国(与法国并列),参展的中国艺术家分别为刘韡、娜布其、孙原、彭禹、尹秀珍和于吉。


策展人拉尔夫·卢戈夫在介绍双年展时表示,他选择的艺术家“作品能够反映现实存在的不安定之处,包括打破惯例,对于传统思维的反叛和对于‘战后新秩序’的思考,而在此语境下的中国艺术家们,他们带来的作品传达了哪些信息呢?


孙原&彭禹

囚禁状态下的制约与对抗


孙原、彭禹的大型机械装置作品在两个展场上都引人驻足。《难自禁》(Can’t helpmyself,2016)在绿城花园内呈现,该作品曾于2016年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中国当代艺术群展“故事新编”(Tales of OurTime)中展出;另一件作品《亲爱的》(Dear,2015)呈现在军械库内。


▲孙原&彭禹作品《难自禁》,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绿城花园展览现场


《难自禁》由一个工业机器人在透明的“笼子”里不辞疲惫的转动伸缩着,仿佛就像一种被囚禁的生物。 机器人的程序已被提前设置好,确保它所站立的地面上的一大滩粘稠的、深红色液体不流出一定的范围。这种像血一样的红色液体不断向四周扩散,每当触及机器人的控制疆界就会立刻被机械臂扫回区域。两位艺术家“教会”了机器人表演大量的动作,如同生物的肢体运动,给予机器一种不可以思议的,迷惑人的属于人类的优雅。对孙原和彭禹来说,机器人试图控制不可控的红色液体,实际上却又被液体的流动本性牢牢的牵制着,就如同艺术的逃逸性和确定性所形成的制约和对抗关系。


▲孙原&彭禹作品《难自禁》,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绿城花园展览现场


作品《亲爱的》造型基于罗马帝国的座椅,灵感源自于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里林肯雕像的座椅。座椅的中间有一根橡胶软管,周期性地猛烈抽打着四周的空间。周而复始的暴力之间,有着短暂的停歇,当一切变归于片刻宁静后,新一轮暴力重新开始。


▲孙原&彭禹作品《亲爱的》,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军械库展览现场

刘韡

另一种观看世界的权利


刘韡在军械库展区呈现了2018年创作并展出于北京林冠艺术基金会的作品《微观世界》,通过在物理世界的语境与人类学认知体系的探讨,展现另一种观看的权利。在绿园展在的作品则是体量相对较小的新作《吞噬》。


▲刘韡《微观世界》,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军械库展览现场


作为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刘韡的参展作品之一,呈现于军械库的大型装置作品《微观世界》体现了另一种观看的权利。在物理世界的语境中,它代表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在人类学认知体系中,“微观世界”作为无法衍生更多细节的最小单元,代表的是一种底层存在。然而,因分子、原子、质子等微观客体的肉眼不可见性,于古代人类而言,“微观世界”是他人的描述,是前生活世界的自然王国,是想象中的另一个世界模型,人类需具有某种权利才能完成这一想象、诠释与观看。现代社会中,人类对“微观世界”神秘性的崇拜已被技术理性消解。艺术家通过此件作品唤起观者对这一古老命题的重新思考。


▲刘韡《吞噬》,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绿城花园展览现场

尹秀珍

面对困境、思考未来


尹秀珍在军械库的两件大型装置作品《木马》、《无处着陆》。《木马》以超大体量创造了一个人可以进入的空间,外部的形象是:在飞机遇紧急危险时人们做出防冲击姿势的状态。作品放置在空间中,使整个空间充满了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而作品内部抽象且具未来感的精神空间又产生截然不同的氛围。这个装置是艺术家以自己女儿的形象为原型创作的,是艺术家对现在的时代以及未来的忧虑。不论种族和价值观,我们大家都在同一架飞机上。而《无处着陆》尹秀珍给地球安装了一个飞机前轮,无处着陆。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必须面对困境思考未来。


▲尹秀珍《木马》,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军械库展览现场

▲尹秀珍《无处着陆》,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军械库展览现场


绿城花园中,尹秀珍展出了两件原尺寸作品:《东方红一号》和《书籍》。《东方红一号》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现在仍然在太空中,成为太空垃圾。这是人类对太空和宇宙探究侵入的开始。艺术家复制了这颗卫星并在卫星上的缝隙中嵌入人们穿过的衣服的碎片,如同从卫星中滋长出的人的灵魂。


作品《书籍》呈现的是一个书架和几百本“书”。这些书是由不同人穿过的衣服构成。这件作品从正面看是书籍的样子,而背面看是衣服的样子。书架中的每一本书都是来自一个人的衣服,它是由人生的经历所构筑的书籍。


▲尹秀珍《东方红一号》,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绿城花园展览现场


▲尹秀珍《书籍》,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绿城花园展览现场


娜布其

虚假的风景质问现实


在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绿城花园主展馆里,一个玻璃钢奶牛模型在人造植物、泡沫石头和树脂科林斯柱间绕圈转动,展墙被色彩与风景印花布帘覆盖,自然与城市的声音回荡在展厅内,它是来自娜布其的装置作品《真实发生在事物具有合理性的瞬间吗?》(2018)。这件作品利用诸多物件的组合关系将观者包裹在一个闲适自然却又造作的场景中。


与此呼应的是在军械库中的的另一种“风景”:在这件名为《终点》(2018)的作品中,将近六米长的海滩风景广告牌被钢架斜撑着,下方的人造植物穿透了图片,两种虚假的风景混淆在一起质问着现实。


▲娜布其《终点》,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绿城花园展览现场


娜布其《真实发生在事物具有合理性的瞬间吗?》,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军械库展览现场

于吉

脆弱不安的环境体验


于吉在本届双年展上展出的作品以雕塑和装置为主要媒介,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历史下,工业废置感与作品纤微细节,传达出脆弱不安的环境体验,部分作品于2017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期间创作展出。


▲于吉《练习曲—慢板 乐章 IV》,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现场



▲于吉《石头-零件#2》,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现场


▲于吉《石头-零件#3》,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现场